文:W.J. Hennigan
譯:許睿洋
川普(Donald Trump)當局過去一個月(原文發表於5月25日)來不斷對伊朗「擾人、使衝突升溫、危險」的行為發出警訊。然而,針對這樣的假設性威脅,政府官員幾乎沒有向美國大眾公布任何相關證據。
5月24日,五角大廈表示目前已向中東地區增派軍隊與火力,這是川普為了促進美國在區域內的軍備而祭出最新措施,增加自己陸、海、空三軍的實力。同時,為了要嚇阻伊朗,國務院發布了緊急狀態法令,即便國會反對,也能推動對沙烏地阿拉伯和其他阿拉伯盟友高達81億美元的軍售。
自從川普於一年前退出多邊的《伊朗核協議》後,美國在外交上便不斷與伊朗碰撞。華府對德黑蘭的持續加壓將造成難以預測而緊張的僵局,伴隨著潛在的嚴重意涵。
美軍聯合參謀部主任麥克・吉爾戴上將(Adm. Michael Gilday)5月24日於五角大廈告訴記者,德黑蘭是近期一連串中東攻擊事件的幕後黑手,包含荷莫茲海峽附近阿曼灣四艘油輪的攻擊事件、以武裝無人機攻擊沙烏特石油處理設備、伊拉克綠區(Green Zone,美國大使館位於此區域)的飛彈攻擊事件等。
吉爾戴說道,「上述每一起事件都是由伊朗的最高領導階層所指示。更令人困擾的是,根據許多可靠的線報,伊朗的代理人組織試圖攻擊美國駐中東的人員。」
然而,吉爾戴並未提出任何伊朗與這些攻擊事件和危脅有關的證據,他也沒有解述這些行為跟伊朗及其代理人組織過去幾年在中東地區的所作所為有何不同。他說道:「我不是想要反轉一切,伊朗曾公開表示他們會有所作為。我們透過情報單位的報告得知他們會按照他們發出的威脅行事,因為他們確實發動了攻擊事件。」
當被問及使軍方增派軍隊和裝備前往中東的相關證據時,吉爾戴表示情報來源太過敏感,因此他無法透露。他說道:「恕我無法透露報告來源,我只能說我們有極高的信心,因此才將伊朗與這些攻擊事件連在一起。」
據兩名情報官員和一名知情的軍方將領稱,究竟伊朗是否有發起攻擊目前仍無法確定。
自從美方透過空中監控發現伊朗境內的團體將彈道飛彈移上停靠於波斯灣的帆船(dhow)後,白宮便開始提升對伊朗的警告程度。但分析師指出,這是一種防禦性行為。伊朗知道美國情治單位會針對他們的軍事行動和通訊進行監視和竊聽,但他們完全沒有要隱蔽移動飛彈的打算。
儘管如此,吉爾戴說道,五角大廈預計要增派900名軍事人員前往中東,以回應伊朗試圖損害美國及其盟友的暴力行動。另外,美國將派遣包含12架戰鬥機的空軍中隊、數架偵察機、並增編600名操作愛國者飛彈的士兵。這些軍力與裝備將編入B-52轟炸機特遣隊(B-52 bomber task force)、林肯號(U.S.S. Abraham Lincoln)航空母艦打擊群及其他已被派前於中東的軍事編組。

美國當局內部對於伊朗作為一個試圖擴展中東影響力的邪惡行為者,幾乎沒有異議——無論是其軍隊或由其支持的武裝組織在伊拉克的行動,或是對黎巴嫩的真主黨(Hezbollah)和巴勒斯坦的哈瑪斯(Hamas)等代理組織進行的資助與裝備提供。真正的辯論在於究竟應如何予以回應。
當這些選項來到川普面前,他決定採取謹慎的回應。5月24日,在川普啟程前往日本前,他於白宮告訴記者:「我們將派遣規模相對小的軍隊前往中東,主要是基於保護性質。當中不乏極具才能的人員,我們就看事情將如何演變。」
美國防部負責國際安全事務的代理助理部長凱薩琳・維爾巴杰(Kathryn Wheelbarger)告訴記者,這些增編的軍力將被派駐於受到保密的地點,但她強調不會是伊拉克或敘利亞。她說道:「我們正努力避免對立,我們並非要與伊朗挑起戰端。」
川普一直以來都不吝於表示自己對於涉入海外軍事衝突的厭惡,但他的國安顧問約翰・波頓(John Bolton)卻不斷倡議應對伊朗動用武力。川普則希望區域內其他盟友承擔更多責任,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政府當局遂發布了緊急狀態法令,使其能夠向沙烏地阿拉伯、約旦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進行軍售。
過去一年多來,出於對記者哈紹吉(Jamal Khashoggi)謀殺案的擔憂,以及發生於葉門的軍事行動(由沙烏地領導)所造成的平民死傷,美國國會議員已阻擋了政府對沙烏地阿拉伯(沙國為美國最大的軍售買家)約20億美元的軍售案。
紐澤西眾議員、也民主黨於眾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的代表人物鮑勃・曼德茲(Sen. Bob Menendez)表示,政府針對伊朗的行動援引了《武器出口管制法》(Arms Export Control Act)中的罕見條款。他說道:「在試圖說明這項作為時,政府當局甚至並未確認自己正在使用何種法律途徑,它僅是描述了伊朗多年來的惡行惡狀,但卻未真正辨別造成今天這種緊急狀況的原因。最嚴重的是,它並未解釋這些往往需耗時多年才能開始運作的系統能如何立即使美國或其盟友受惠,而需在如此匆促的情況下展開行動。」
同時,自2018年退出核協議(其正式名稱為《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後,美國持續加大對伊朗的經濟壓力。國務院表示,已有近1000名伊朗人、企業和銀行受到制裁。4月,美國更將伊朗的國家武裝部隊「伊斯蘭革命衛隊」(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指定為恐怖組織,此舉將使成員的銀行交易與旅行能力受到限制。這是美國史上首次將它國政府的軍隊視為恐怖組織。
儘管幾乎所有大國都反對美國退出該協議,美國隨後將全球金融系統作為反制伊朗的武器。這項政策使得各國企業與金融機構移出伊朗,因為它們寧可放棄在伊朗的投資也不願冒上可能受美國財政部制裁的風險。伊朗用以維持其經濟的石油出口已盪至歷史低點。
儘管美國退出,德黑蘭仍然遵守了2015年的核協議,並試圖通過與其他締約國(俄羅斯、中國、德國、英國和法國等)達成協議,分裂它們與美國。迄今為止,它選擇的都是最低限度的報復措施。然而,隨著經濟的螺絲越收越緊,伊朗已宣布它有意重新進行核彈的生產。
5月初,伊朗總統哈森・盧哈尼(Hassan Rouhani)誓言增加核原料的濃縮,除非美國完全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他表示,若美國的態度不見趨緩,他將在兩個月內將原料濃縮至核武等級。
從5月24日川普當局的動作來看,似乎沒有減輕壓力的意圖。
©2019 Time Inc.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