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原文:https://www.ydn.com.tw/News/272832
◎鄒文豐
回顧中東地區長期受歷史、宗教、種族與地緣政治等因素牽絆,各國利益糾葛及恩怨情仇始終複雜難解。去年下半年以來,接連發生卡達遭圍堵孤立、美國凍結與伊朗的「限制發展核武協定」、庫德族獨立建國失敗、「伊斯蘭國」(IS)崩解、沙烏地阿拉伯王室鬥爭,以及葉門內戰加劇、沙國與伊朗兩強之爭等重大事件;尤其是12月6日,美國政府揚棄長久的中東政策立場,正式宣告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國都,更為幾經動亂的中東局勢平添變數。
過去國際間均未承認耶城為以國首都,原因是以國在1967年「六日戰爭」占領東耶路撒冷後,聯合國安理會曾以「242號決議案」,要求其歸還耶城等巴勒斯坦占領區;儘管美國國會於1995年通過「耶路撒冷大使館法」,旨在承認耶城地位,但後續美國總統為避免「以巴衝突」雪上加霜,都採拖延策略擱置法案,故此番美國不僅違反聯合國決議、引發阿拉伯與國際社會嚴重關切、衝擊以巴和平進程,還將增強穆斯林反美立場、激化中東恐怖主義活動;且西方大國都不支持川普此項政策,恐加速擴大美歐之間裂痕,削弱美國區域影響力,使俄羅斯、伊朗有可乘之機。縱觀中東政情已面臨轉折關鍵,必將對全球戰略情勢造成深遠影響。
派系傾軋互別苗頭
10年來,傳統上屬遜尼派陣營的卡達,利用其世界最大天然氣輸出國所獲取的巨大財富影響力,開展多邊平衡外交,積極介入地區事務,既同情巴勒斯坦、善待哈瑪斯,也公開與以色列聯繫,同時主張應與伊朗交好,方能確保區域穩定,雖然穿梭中東各路敵友如魚得水,卻也與盟國立場扞格,並威脅沙國領導地位。去年6月,卡達忽然被控支持恐怖主義、干涉他國內政且破壞區域安全,招致沙國、埃及等9國聯合斷交、禁運,其波灣合作理事會會籍也被開除,但土耳其與伊朗則迅速表態支持卡達,使中東強權角力瞬時白熱化。
卡達外交危機其實正是中東霸權競逐的反射。沙國與伊朗各為穆斯林世界遜尼及什葉兩大教派代表,兩國爭奪中東龍頭由來已久;敘利亞內戰爆發後,伊朗支持阿塞德政府,沙國支持反抗軍,在葉門內戰中則恰好相反,隨戰事起伏,沙國擔心伊朗勢力藉機向波灣擴張,如覆蓋伊拉克、敘利亞及黎巴嫩,將可與沙國分庭抗禮。美國體認波灣國家政情穩定有利其中東戰略,一方面居間協調,要求當事國進行對話,避免對抗情勢升高;另一方面,則指稱伊朗違反2015年所簽訂的減核協議,呼籲中東各國團結一致遏止伊朗勢力快速膨脹。然至10月,庫德族軍攻克IS首都拉卡,並趁勢舉行獨立公投,遭到美國盟友土耳其、伊拉克反對,伊拉克政府軍甚至奪取庫德族占據的油城吉爾庫克,同樣接受美國支持的雙方從合作轉為對抗,不僅讓美國陷入尷尬處境,也使中東地區未因IS衰亡趨於平穩,反而再度進入各種勢力重新結盟的混亂局勢。
宿敵對抗烽火難止
美國攻打伊拉克以及敘利亞內戰爆發等事件給予IS崛起空間,但由於殘酷恐怖主義暴行,促使美、俄、歐盟、伊朗、庫德族,甚至敘利亞阿塞德政府共同圍剿,故其崩潰早是必然結果,但IS殘存勢力改以溫和作法包裝,並向東南亞、阿富汗、葉門、西奈半島與北高加索等地區轉移,勢將繼續興風作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1月,沙國王室展開大規模內部肅貪行動,外界咸信此舉目的是為剷除反對王儲賓沙爾曼的潛在勢力,因為王儲刻正全力推動沙國現代化改革,亟需爭取民心、鞏固權力,以掃除阻礙,但自沙國介入葉門內戰以來,與伊朗間摩擦益發劇烈,複雜周邊環境恐不利沙國日後建設計畫。
1979年伊朗宗教領袖何梅尼發動革命推翻巴勒維王朝,即揭開和沙國競爭中東宗教領導權與區域霸權地位的序幕;兩國近年先是在伊拉克、黎巴嫩等地相互較勁,後續爆發敘利亞及葉門內戰,更儼然成為伊朗與沙國的代理人戰爭。如葉門內戰自2015年迄今,不僅因戰況膠著引發饑荒,致使葉門淪為人間煉獄,其反抗軍獲伊朗援助屢向沙國發射彈道飛彈,已讓沙國在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後有意正式宣戰;當前伊朗正快速填補IS戰後權力真空,並與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合組「反抗軸心」,並以此為共同對手,沙國甚有可能和以色列結盟,中東地方戰事或將擴大為區域全面衝突,若然,則全球都將蒙受其害。
美俄勢力此消彼漲
IS戰事告一段落後,什葉派勢力大幅增長,伊朗成為美、以兩國首要威脅,為進行戰略施壓,美國指控伊朗不只多次違反核協議,更大力贊助恐怖主義,宣布將制裁伊朗革命衛隊,惟並未得到英、法、德等國支持。儘管增強對中東的區域影響力是川普政府的重要外交布局,其政策目標在鼓勵中東盟邦協調共抗伊朗,以國與沙國則是重要支點,無獨有偶,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之舉遭聯合國大會以緊急會議方式通過譴責,象徵國際社會高度質疑美國中東政策,相較俄國勢力滲透情形,美方顯居下風。
近年俄國透過介入敘利亞內戰及參與IS戰事等途徑,重新取得對中東事務的影響力,尤其俄國綜合運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手段,宣示支持民族國家與尊重主權、擔任解決敘利亞問題與反恐作戰夥伴、作為中東各國武器裝備提供者及經濟發展合作者等政策方向,奪取區域霸權意圖明顯。此外,阿拉伯國家普遍認為,美國對待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及利比亞等國政策,並未能帶來穩定發展,卻造成動盪不安,故重新調整與美俄雙邊關係,甚至尋求俄國加入權力平衡賽局,已為區域國家確保自身安全的選擇。儘管美國國力依然強大,仍為中東各議題重要參議方,但在各地危機可能失控的情況下,與俄之權力消長,對區域衝擊殊難逆料。
結語
隨俄國逐漸在中東取得優勢,若能與伊朗、土耳其、卡達、敘利亞等產油國結盟,將可操控全球逾半油氣輸出,對其國際地位提升不言可喻;去年12月下旬,中共邀集以色列、巴勒斯坦代表,聲言將協助調解雙方矛盾,實則為見縫插針,擴大介入中東事務施力點,倘藉經濟力量與俄結合,進一步挑戰現存國際秩序,或將成為未來決定世界局勢走向的關鍵因素。(作者為戰略研究學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