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國中情局解密了一份1950年代在伊朗活動的檔案,首次證實了美國在伊朗政變的關鍵角色。箇中啟示,可自行領會。
回溯二戰後初年,伊朗石油由英國 BP 石油公司壟斷,但民族主義高漲,伊朗人對西方列強壟斷資源強烈不滿。在沙特,美國企業畢竟向輿論屈服,同意與王室分享石油利潤;但在伊朗,BP 態度強硬,英國也拒絕與伊朗就石油開採專利權重新談判。在民間,強制將BP 「國有化」的呼聲就開始出現。
當時伊朗君主專制政體已經被有限度的君主立憲取代,1951年,民望頗高的摩薩台(Mohammad Mosaddegh)被選為總理,他順應民意,將 BP資產國有化,並收回石油開採權,令英國大為不滿;親西方的伊朗國王則流亡海外,等待回國重新奪權。不久美國艾森豪威爾總統上台,傾向保守主義,與英國就推翻摩薩台、維護 BP 石油開採權等立場達成共識,於是兩國情報部門聯手鼓動伊朗保皇黨、地下勢力,為摩薩台倒台製造輿論,最終在1953年發動政變,扶植巴列維國王回國,並獨攬大權。
這場政變在美國外交史、伊朗政治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這可能是中情局第一次成功通過情報、間諜活動,實現外國政變,這模式日後不斷被應用於其他地方,甚至可看作「顏色革命」雛形。對伊朗,這也是不幸的開端:自此英美石油企業大舉進入伊朗石油市場,伊朗人民享有的實利有限,對西方的不滿越來越多;巴列維政權也成了美國在中東的反蘇密友,捲入眾多國際麻煩,同時公然受美國情報部門資助,大肆打壓反對派,並以秘密警察協助統治。伊斯蘭主義者對巴列維極度不滿,並利用民怨,累積了大量政治資本。
種種矛盾在1979年終於爆發,以霍梅尼為代表的保守伊斯蘭教士,推翻了巴列維親美政權,建立以伊斯蘭教法為基礎的政教合一國家,即今天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雖然倚仗民意上台,但對民主政治、西方文化始終有戒心,日後伊朗的改革開放,亦始終受不同制約。由於巴列維政權是美國一手扶植,「新伊朗」對美國強烈敵視,自身固然被西方列為激進政權,但美國在中東的戰略部署、國際聲譽,同樣受到嚴重打擊。
在摩薩台時期,伊朗一度有望朝西方議會民主制轉型,而摩薩台本人在伊朗內部的聲望,也是民選政府成功的保障。然而隨著1953年政變與1979年伊斯蘭革命,西方意義上的「民主」,在伊朗信譽幾乎破產,而要和西方和解,有了「新伊朗」上台的反美背景,更是談何容易。如今摩薩台在伊朗人心目中威望依舊,但新政府對他的事跡似有意淡化,尤其不再觸及其民主一面,在保守派政客眼中,「摩薩台」無異於一個抨擊美國的簡單符號,其理念則被棄之不理,畢竟他並非一個伊斯蘭主義者。若摩薩台本人降臨今天伊朗,心情想必無比複雜。
小詞典:阿賈克斯行動(Operation Ajax)
1953年,美國中情局策劃顛覆伊朗摩薩台政權時的行動代號。計劃核心是中情局通過聯絡伊朗內部保皇黨、軍方勢力,以及收買伊朗社會黑道,製造不利於摩薩台政府的公共輿論,再通過街頭鬧事、軍方嘩變逮捕摩薩台,扶植巴列維掌權。
原載於信報財經新聞 2017年7月13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