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可分成大陸國家和海洋國家兩類,前者如越南、柬埔寨、泰國和緬甸,後者有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婆羅洲和菲律賓,大陸國家以信仰佛教為主,海洋國家以信仰伊斯蘭為主。伊斯蘭在中東和中亞均靠武力征服,所以這些地區的穆斯林信仰虔誠,教義剛性,戰鬥性很強,反之,東南亞的伊斯蘭是由阿拉伯商人靠貿易來傳播的,它融入當地的文化風俗習慣,與中東回教世界大不相同。伊斯蘭卻靠商業、貿易和感化而變成海洋東南亞的最大宗教。

伊斯蘭與印度教、道教、儒家和各地的神秘主義與自然主義結合在一起,在東南亞形成一種獨特的伊斯蘭文化。

1190-1511年間的3個世紀中,東南亞在政治上、人種上和宗教上經歷了巨大的變化:蒙古人的襲擊遭到失敗;操大陸東亞單音節諸語言的民族——尤其是泰族不斷向南定居並建立了政治統治;僧伽羅人的上座部佛教及伊斯蘭教逐漸傳播;最後,來自西方基督教世界的葡萄牙航海者又不期而至。

滿者伯夷帝國在大約1513-1528年間被皈依了伊斯蘭教的一些爪哇小國聯合推翻。一位蘇門答臘夏連特的王子拜里迷蘇刺,娶王朝一位公主為妻,他於1403年建立了馬六甲城,這座名城位於以它命名的馬六甲海峽靠大陸一端的海岸上。到1414年,拜里迷蘇刺皈依了伊斯蘭教,取名穆罕默德·伊斯坎達爾·沙,馬六甲也成為伊斯蘭教傳入印度尼西亞的基地。從8世紀起,來自波斯灣沿岸各港口的阿拉伯和伊朗穆斯林水手就在伊斯蘭世界和中國之間的海洋上航行,建立商業基地,並沿途在大陸和島嶼沿岸對當地居民進行勸化。在印度尼西亞,這一進程由於馬六甲城的建立和皈依而得到了新的推動。然而,與印度次大陸的經歷形成對照的是,在東南亞大陸和島嶼,伊斯蘭教的統治不是通過武裝力量強加的。伊斯蘭教在這裡的傳播是當地統治者及其臣民自願接受的,但這種皈依只是浮淺的。印尼人把信奉伊斯蘭教與保留他們在過去1000年中接受的印度文化相互融和起來。在伊斯蘭教的外表下,他們傳統的印度主義仍然保持著活力。《摩訶婆羅多》仍然比《古蘭經》更能溫暖印尼人的心房,激發他們的想像力。

 

因此,到1511年葡萄牙人占領馬六甲的時候,東南亞已經形成4種宗教並存的局面。其中兩種宗教即上座部佛教和伊斯蘭教相對來說是較晚傳入此地的。上座部征服了幾乎整個大陸東南亞,只有越南、占婆的殘餘部分和馬來半島最南端除外。越南人是中國流派的大乘佛教徒。占人和大陸馬來人成了穆斯林。海島馬來人表面上成了穆斯林,但實際上仍然是印度教徒。巴厘島上的馬來人仍然是虔誠的印度教徒。在婆羅洲、沿海地區的馬來人成了穆斯林,但在廣大的內地,他們仍然是異教徒。

 

 

文章來源:https://kknews.cc/history/x5mjlkq.amp?fbclid=IwAR2AOgY50l10gu0npDl_dKQDRZXxzwCvZqZbYZ2WwW-Jkm6mDFfSBkLz8X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宗 的頭像
    小宗

    超越聖戰,超越仇恨的部落格

    小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