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央社)伊拉克內政部發言人馬安6日透過國營電視台表示,在不到一週的動亂中,至少有104人遭殺害、6000多人受傷。

《路透社》報導,馬安(Saad Maan)在記者會上指出,死者中有8名安全部隊成員,抗議人士還放火焚燒51棟公共建築及8間政黨總部。

馬安還說,示威抗議期間,伊拉克政府部隊並沒有直接向示威群眾開火。

另外,據報有不明組織攻擊數間當地和國際新聞機構的辦公室,馬安對此表示,當局譴責所有針對媒體機構的攻擊。

這波反政府示威的規模讓伊拉克當局感到震驚,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瓦解2年後,國內治安雖比數年前改善不少,但貪腐橫行,殘破不堪的基礎建設尚未重建,就業機會依然僧多粥少。

伊拉克人為什麼要抗議?戰爭打完了,經濟卻仍無法復甦

《中央社》報導,這次抗議以年輕人為主,對失業率急速攀升、公共服務荒頹、各級政府貪贓枉法橫行,發出最沉痛怒吼。

伊拉克從1990年因入侵科威特而遭聯合國制裁、2003年遭到美國為首的入侵行動、2014年陷入內戰,到最接近當前風暴的對抗「達伊沙」戰役(達伊沙是激進武裝團體伊斯蘭國IS的別稱),這些人禍已使伊拉克道路、醫院、學校和基礎服務長達數十年無人聞問。

對抗達伊沙的戰爭結束後,人民原本期盼可在更安全環境下休養生息,結果他們沒有盼到相對穩定的生活,長期存在的失業問題還是沒有改善,就連水、電供應也還是時有時無。

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2017年青年失業率更高達25.6%。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伊拉克的石油蘊藏量居全球第4,這樣的國家經濟早該復甦了才對。但一項於7月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伊拉克人認為貪腐問題近幾年持續惡化。統治當局助長貪腐盛行,卻讓數百萬人民貧窮度日。

討伐達伊沙有功的56歲將領、伊拉克反恐局(Counter-Terrorism Service)指揮官沙迪(Abdul-Wahab al-Saadi)被伊拉克人視為國民英雄,9月底卻遭到無預警降調,據稱是觸動這一波示威其中一個原因。

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中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哈達德(Fanar Haddad)告訴《歐洲新聞台》(Euronews):「人民累積多年怨憤與挫折已達無以復加的程度。伊拉克治理失靈,人民失望了將近16年後,以原始表達方式來反抗政治體系。」

這次抗議跟以前有何不同?沒有領導人,而且連什葉派也加入

《中央社》報導,這次,最大規模的示威仍然以首都巴格達的什葉區為主。伊拉克教派衝突嚴重,海珊垮台後,獲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政府掌權迄今,遜尼派的活動或示威大體上會被貼上恐怖主義標籤而遭到打壓。但這次就連什葉派民眾也走上街頭,這讓政府如芒刺在背,這是總理馬帝(Adel Abdul-Mahdi)去年在什葉派政黨相挺之下上台以來遭遇的最嚴重抗議。

另外,伊拉克幾乎每年都發生類似抗議,但哈達德指出,這次的示威活動訴求分散而且沒有人領導,「當前境況還是頭一遭」。同時,這一波街頭運動的示威型態更暴力、參與者來自更年輕世代且完全不隸屬於任何已經組織化的政治運動,包括政府內部和政府以外的機構。

儘管馬帝已經提出願意與「和平示威者的代表」見面,但哈達德指出,抗議人士的訴求並沒有統一的舞台。他表示,「如果政府垮台,最可能的情況恐怕會是領導換人但換湯不換藥,我認為這正是統治階級打的如意算盤」。

原標題:「我們只要人民和國家,不要政黨、宗教領袖」伊拉克反貪示威第5天,實彈鎮壓已釀93死

(中央社)伊拉克國會人權相關委員會表示,反貪腐和失業的示威今(5)日進入第5天,政府動用實彈和催淚瓦斯,封鎖網路及關閉政府機構,巴格達和南部各城市因此造成的死亡人數增加到93名,並有近4000人受傷。反對貪腐、失業和公共服務欠佳的示威已延燒第5天。

伊拉克人權委員會(Iraqi Human Rights Commission)指出,目前已有540人被捕,其中近200人仍在拘留中。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和南部多座城市自1日開始出現示威人潮,廣場和幹道擠滿數以千計的抗議人士,他們焚燒輪胎和揮舞國旗。而示威抗議漸漸蔓延至南部其他城市,示威人士抗議政府貪腐、公部門失能和失業率高漲。

在高度政治化的伊拉克社會,大規模抗議活動通常由政治人物或宗教人士號召,主要包括什葉派精神領袖希斯塔尼(Ali Sistani)和善於煽動的教士薩德(Moqtada al-Sadr)。但示威者聲稱,這次不同以往。

在巴格達抗議的34歲男子沙赫(Majid Saher)表示:「這場運動看來和先前所有抗議行動不同。這次是普羅大眾發起的非政治運動,和任何政黨或派系沒有關聯。」

另名示威者穆罕默德(Hussein Mohammad)也說:「我們沒有人帶頭,看看有多少人在這裡。我們都是失業的青年。」

抗議群眾最主要不滿包括青年失業率高漲。他們高舉的海報和喊出的口號,紛紛訴求工作「權利」。

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資料,伊拉克青年失業率高達25%,是全體失業率的2倍。此外,示威群眾還不滿經常面臨斷電和缺水及政府貪腐。伊拉克被「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列為腐敗程度居全球第12名的國家。

在巴格達抗議的退役士兵阿瑪德(Walid Ahmad)指出:「我們的頭號問題是貪腐。這讓我們活不下去。今日我們只要人民和國家,不要政黨、達官顯要或宗教領袖。我們不希望他們加入我們的運動。」

少數女性示威者之一46歲的妮絲琳.穆罕默德(Nesrine Mohammed)也說,她想免除整個伊拉克政治階級。「政府和政治人物只會說謊和承諾跳票。政黨奪走了我們所有的夢想。窮人在這個國家無法安身立命。」

對本月上台才滿週年的伊拉克總理馬帝(Adel Abdel Mahdi)來說,這些抗議是他上任以來首次面臨的重大挑戰。馬帝批評示威人士中有「挑釁者」挑起暴力衝突。

馬帝在首場演說中呼籲年輕示威者保持耐心,並表示其上任未滿一年的政府需要更多時間,使他的改革計畫付諸實踐。

《路透社》引述警方消息人士表示,抗議民眾試圖突襲巴格達機場遭精英反恐部隊開槍;南部奈西利雅(Nassiriya)抗議人士和安全部隊爆發槍戰後,精英反恐部隊已被派遣當地。奈西利雅、阿馬拉(Amara)、希拉(Hilla)這3座城市已經宣布宵禁。

馬帝3日發表書面聲明宣布:「今天週四上午5時起,人車禁止進入巴格達。」聲明中表示,進出巴格達機場的旅客、救護車輛、醫院、電力和水資源等部門的政府雇員,以及宗教朝聖人士不在宵禁管制之列。至於其他地區則由省政府決定是否實施宵禁。

而當局為了阻止抗議民眾相互聯絡,或將場面混亂的抗議影片上網,幾乎也已全面遮斷網路,此舉加劇緊張局勢。

馬蒂表示,這場騷亂可能導致「整個國家毀滅」,但他避免直接回應示威者的訴求。他也不斷為旗下政府就任第一年的政績辯護,並承諾每個月補助有需要的家庭,同時要求外界給他時間,執行去年承諾的改革議程。

雖然馬帝提出懇求,但《法新社》記者表示,宵禁和切斷網路仍舊引發民眾不滿,示威者不斷湧向具指標意義集會場所解放廣場(Tahrir Square),與鎮暴警察爆發衝突。

AP_19277676856249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24歲的薩勒(Mustafa Saleh)表示,鎮暴部隊拿出真槍實彈,甚至找來狙擊手,「所以這就是戰爭」,然而「並不是只有他們才有武器。」

一位32歲的抗議民眾告訴《法新社》,總理馬帝在電視演說中承諾的事,「我們已經聽了至少15年……沒有任何改變。他們驅趕不了我們,要不把我們全殺光,不然我們會把政府換掉。」

政教領袖也出面要求政府下台

《路透社》報導,伊拉克當局直到今天才解除巴格達連日來的宵禁。當地交通流量正常,但街道和主要廣場一片平靜。大批抗議民眾一週來與警察爆發衝突的區域,已被水泥護欄封鎖。

路透社記者指出,警方狙擊手朝示威者開槍,使維安的暴力手段升級;而警方原本就已使用實彈、催淚瓦斯和水柱等鎮壓手法。警方指控,示威人群中藏有持槍分子,會朝警察射擊,並已造成若干警察喪生。

巴格達和其他城市混亂的抗議活動奪走至少10人性命,包括2名警察和2名平民,安全部隊表示,這些人遭到「身分不明狙擊手」槍殺身亡。《法新社》記者表示,巴格達各地都聽到自動步槍快速開火的聲音。

《法新社》報導,善於煽動的教士薩德(Moqtada Sadr)呼籲政府下台,這名什葉派前民兵領袖在聲明中表示,為了避免進一步死傷,「政府應該下台,在聯合國(UN)監督下提前舉行大選」。薩德陣營是伊拉克國會最大的政治集團。他表示,當伊拉克人流血時,他不可以「保持沉默」。

薩德這份聲明對亟欲平息騷亂的伊拉克總理馬帝(Adel Abdel Mahdi)施加新壓力。

什葉派宗教領袖大阿亞圖拉(Grand Ayatollah)希斯塔尼(Ali al-Sistani)於午間布道時,敦促有關當局聽取示威者的訴求,並警告要立即採取明確的行動,否則示威抗議可能升級。

這是2017年宣告擊敗伊斯蘭國(IS)以來,伊拉克死傷最慘重的動亂,也撼動了上任一年的總理馬帝(Adel Abdul Mahdi)政府。

《風傳媒》報導,英國重量級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的中東與北美計畫研究員曼蘇爾(Renad Mansour)指出:「那些想鞏固政權的人似乎覺得這種程度的暴力尚可接受,但如果你仔細聽抗議者的呼求,你會知道那跟總理馬帝下不下台無關。那是終結整個既得利益體制的呼求,他們受夠了政府無能的改革,就算新的人上台,也不能平息民怨。」

《公視》報導,聯合國呼籲伊國政府停止對民眾使用武力鎮壓。聯合國人權事務發言人馬爾塔指出,「我們呼籲伊拉克政府允許民眾自由行使權利,實行言論自由以及和平集會的自由。」

伊拉克擁有龐大的石油資源跟農業發展潛力,原本應該是個富裕的國家,但歷經反恐戰爭摧殘,在前獨裁者海珊垮台16年,以及擊退伊斯蘭國IS的兩年後,經濟卻持續停擺,伊拉克更被國際透明組織列為全球最貪腐無能的國家之一。

文章出處: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5681?fbclid=IwAR2bFUW9dU2u6luWcK2So0Rty5bbASoE1-Z84RDpseDSGWRyxrHVqyyO0mU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宗 的頭像
    小宗

    超越聖戰,超越仇恨的部落格

    小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