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加薩》是我讀過最為溫柔的一本書──溫柔地悲傷、溫柔地絕望、溫柔地施暴、溫柔地抵抗、溫柔地失去。秉持著對信仰與生命的尊重,她們也溫柔地相信著愛、溫柔地順從命運、溫柔地堅信阿拉、溫柔地在逆境中,對生命抱有希望。
1947 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分治方案,准許以色列在故土建立起自己的國家。以色列建國後,計劃性地摧毀每個巴勒斯坦村莊,逐步拓張自己的領土範圍──「你覺得自己就像個拿放大鏡燒螞蟻取樂的小孩。」書中一名以色列士兵,談及轟炸加薩的行動時,如此輕描淡寫地說,局外人讀來,飽含著麻木不仁的殘酷。
「家」才是真正有力量的「魔法」
故事裡,在加薩走廊的貝翟洛村,有一個擁有「特別力量」的家族,全書訴說的正是這個家族四代的遭遇,但若說這「只是」一個家族的故事,其實不然,而是見微知著──這個家族,正是每一個巴勒斯坦家族、甚至於整個巴勒斯坦民族的命運。而作者的筆觸是這麼的日常,卻不掩真實,所有的場景、台詞,歷歷在目:
村人相信,蘇雷曼姆媽家族是有魔法的、有精靈的幫助、有安拉的眷顧──你或許會奇怪,如果真的有魔法,何以整個家族的命運,卻是如此顛沛流離?那是因為,對這個家族而言,冥冥中始終有一股力量,來自於「家園」──所謂的魔法,不過是隱喻,它所真正象徵的,是這個家族樹的「根」。
生活在加薩走廊的檢查哨、戰俘、難民、轟炸、地道、射殺......等元素中,召喚著家族人們努力活下去的,當然不是形而下的魔法,而是家的驅動力,它緊緊地繫著家族每一個人的心,使得人們即便相隔遙遠,對於家的愛和存在,仍然深信不疑。就算因為戰爭而失去一切也沒有關係,房子、財富都不算什麼,「家」才是一切的根源。
而當你經歷過命運無情的捉弄,甚至是生離死別,儘管心碎,卻也因此體會了無常,而得以將生命鍛鍊得更加堅韌。
戰爭的日常下,生活顯得格外真實
更重要的是,你以為人很渺小,終將消失於歷史的洪流之中,又或者,那些對生命的勇敢、熱忱,將被沖散於時間之流,但巴勒斯坦人的故事,證明了你可以在「戰爭的日常中」,與世上所有的其他人一樣,享受親情、友情、愛情,乃至於情慾。
當然,在這兒,艱困的日子可是一點都沒有少,不會因為你歡天喜地或悲常難抑而有所改變。但正是因此,我們得以照見一種極高強度的真實,貫穿於整個家族的每一個生命之中。
藍色加薩
若說臨海的加薩,在砲火之下,彷彿陷入一股藍色的抑鬱中,蘇雷曼姆媽家族的存在,無疑是一盞照亮彼此的明燈,它的光亮,把本該沉鬱的敘事,稀釋成一片溫柔的藍。
作者蘇珊・阿布哈瓦的敘事方式極為溫柔細膩,勾勒出鮮活的角色性格,細緻地傳達女性獨有的情感,編織出家庭緊密的連結。
閱讀的同時,彷彿自己也正在參與歷史,經歷那些不公不義、感受那些撕心裂肺,許多片段刻意舉重若輕,讓人不由得倒抽一口氣,反覆回味,難以自已。
你會在溫柔中流淚、你會在溫柔中驚呼、你會在溫柔中無法自拔,並且理解到,巴勒斯坦的人民,之所以順從,除了因為毫無選擇,也因為那樣的溫柔本身,就是一種反抗。
藍色加薩,發生在天空和水那一片溫煦的藍之間,他的故事宛若輕揚的水波,悠悠地流進讀者的心中。
執行編輯:鄧紹妤
核稿編輯:林欣蘋
文章出處 : 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474&nid=9531&fbclid=IwAR1y9NQY-UbagivG8RhYotXoaNRQsJxAu52vL6f-2_7y3VoGTeJ-L2Ro6z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