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取自原文: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9148

文:鍾澤胤(Frank Chung)

 

約旦或許是這世上對於協調難民事務最得心應手的國家之一,但龐大的經濟壓力、人民與論及國際期待,也讓這充滿前景的國家面臨許多矛盾和困境。

 

國際難民工作,不僅僅是人道援助工作,後面隱藏很多的政治意涵

約旦,號稱中東的和平綠洲,周圍的國家不是戰亂就是敏感的政治衝突,敘利亞、伊拉克、以巴衝突、葉門以及藏身在中東各處的IS(伊斯蘭國),但約旦境內卻始終保持著和平安定,在地生活有時很難想像身處紛亂的中東。

根據世界銀行的人口資料,2017年約旦境內約有785萬人[1]。這數字並不包含流亡到約旦境內的難民人數,在UNHCR的正式統計中,約旦境內約有72萬來自敘利亞、伊拉克、巴勒斯坦、葉門及蘇丹等國的難民[2],但這數字是有正式登記註冊的難民,但尚有許多我們稱為「移民」,以護照或官方文件入境,在約旦境內依親或滯留的敘利亞及伊拉克人,非正式數據呈現這些海外來的人數將近200萬,當然鄰國敘利亞為主有將近150萬人,也讓約旦政府為此成立「敘利亞難民署」,以任務編組的方式,解決敘利亞難民及移民的困境,但也因此壓縮了其他國家難民在約旦的資源及服務。

但為何一個開發中國家願意接受這麼多的海外難民呢?不單單只是約旦國王一句這都來自兄弟之邦,除了宗教歸屬及相同語言外,政治及經濟當然也是很大的考量因素,相較其他中東國家,約旦境內天然資源有限,無石油生產,觀光及外匯一直是約旦經濟成長的支柱,所以維持國內社會安定是維持經濟成長的原因之一。

約旦長久以來親近歐美等西方國家,當然哈希姆王國的威名,讓注重血統及家族利益的伊斯蘭世界來說,這王國有絕對的正統性,也讓其他伊斯蘭激進勢力對其敬畏三分。因此,收容鄰近國家的難民,除了維持與西方國家一定程度的友好關係,也對其他中東穆斯林友邦釋出善意,讓約旦國民在海外有一定的生存空間。

難民營的生活單調且管制森嚴,難民家庭難以看到希望的光

自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來,約旦就在境內成立數個難民營,陸續收容來自巴勒斯坦的難民,1990年波斯灣戰爭時又協助收容伊拉克的難民,直到近代的敘利亞內戰…...約旦或許是這世上對於協調難民事務最得心應手的國家之一,但龐大的經濟壓力、人民輿論及國際期待,也讓這充滿前景的國家面臨許多矛盾和困境。

目前約旦為協助收容敘利亞難民在境內有兩大難民營,分別是za'atari和Azraq,其中za'atari被稱為世界第二大的難民營(人口定義),截至2017年5月,收容人數來到七萬八千多人[3],營區內雖然房舍、水電、物資,甚至是商業行為均有,但生活條件嚴苛,一間小小的房舍內擠進全家近十口人,鐵皮搭建的組合屋夏季炎熱、冬季寒冷,雨季更會因為積水泥濘不堪,另外,因為安全疑慮,約旦政府對za'atari和azraq均有嚴格人車管制,雖有聯合國和來自世界超過50個國際組織的穩定協助,但依舊無法滿足生活基本需求,居民生活多所不便,也讓許多人寧可離營,居住在城市或是社區中。

DSC02462
Photo Credit: 鍾澤胤

根據UNHCR統計,約有93%的難民居住在難民營之外[4],且絕大多數低於約旦政府公告之貧窮線,為了協助這些住在社區內的難民,有許多在地組織(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CBO),與國際組織合作,協助這些難民處理官方文件申請、生活補助、銜接教育及急難醫療協助…等問題。住在社區中的難民需有兩項官方文件:一是難民證Asylum Seeker Certificate(ASC),另一是約旦內政部發給的居留證Ministry of Interior service card(MOI),因安全疑慮,所以在申請這兩項文件時,必須有能夠證明家族成員身分的結婚證明和出生證明,而難民流亡期間容易遺失這些相關證明,也讓申請官方證明變得複雜許多,所以許多難民不惜鋌而走險,非法居住在社區中。

胡達是一位35歲的敘利亞媽媽,在內戰爆發後,她與先生帶著3名幼子來約旦避難,剛開始他們被安排在Za'atari營區,但生活條件對一家五口實在太嚴苛,所以第二天一家人就離開難民營來到首都安曼,離開營區後,就去原本在營區內有的各項資源及協助,雖然在其他組織協助下申請到難民證,得以獲得來自歐盟的現金補助,但生活開銷實在太大,為了維持生計,胡達的先生非法打臨工掙得微薄的收入,直到有天,約旦警方發現胡達的先生沒有工作證被判定非法打工,警方因考量安全因素,將胡達全家人送進AZRAQ營區集中管理。

但營區的環境實在不適合五口之家,生活水電的使用被限制,沒有獨立浴廁,嚴苛的生活環境,讓胡達說出寧可回敘利亞的負面語言,胡達的先生又只好趁著黑夜帶著全家人逃離營區,失去政府保障及社會福利的一家人,回到首都安曼生活,這時家中第四名孩子又出生,但因為不再享有聯合國的補助,不僅無法為新生兒申請出生證明,也讓胡達家族遊走在法律邊緣,除了非法打工外、孩子失去受教權、必須自行支付醫療費,龐大的家庭經濟壓力,逼迫胡達帶著孩子上街乞討,甚至可能延伸出童工、性交易及早婚…...等兒虐情事,若孩子在不得已情況下接受安置,胡達也需要承受與孩子分開的難過。

同住在地球村的你,這都是我們該盡的社會責任

約旦的難民議題並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尚須大量的資源去化解國內的壓力及對這些家庭協助,而目前過分關注難民的議題,也讓我們對約旦境內其他貧困弱勢家庭失焦,悲觀負面的家庭故事持續不斷的上演著,這包含著當地所有住民,怎麼參與、怎麼面對文化衝擊及適應、怎麼在有限的條件下達到目標,都是我們必須去面對思考的,身為地球村的一員,我們都有社會責任去關注及協助,因為這些都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未來。

 

  • 註釋

[1] The World Bank: population of Jordan, World Bank Group, 2015

[2] UNHCR Jordan, Operational Update, May 2017.

[3] UNHCR, Syria Regional Refugee Response, May 2017.

[4] UNHCR Jordan, Operational Update, May 2017.

 

  • 作者介紹:大Chung,出生於高雄美濃,帶著南部人的熱情及客家人的精神,遊走在世界各個角落,加入家扶基金會已有八年的時間,因緣際會下參與家扶國際業務,曾派駐非洲史瓦濟蘭及越南,目前在基金會內持續從事國際援助工作。2014年開始接觸到敘利亞內戰及難民議題,2017年初為家扶基金會前往約旦進行難民需求評估。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宗 的頭像
    小宗

    超越聖戰,超越仇恨的部落格

    小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